第(1/3)页 两名便衣侦察兵的眼里,这位大老爷的夫人,和白衣女医助告别之后,就准备回县城了。 可这位名叫‘洪瑞’的大老爷,却没有走回头路的意思,依旧目光深邃的看着东方。 马皇后当然知道她家重八哥的意思,无非就是因为没有挑出狄芸的毛病,而不甘心罢了! 回县城之后就去找狄芸,是他们本就打算好的事情。 可他朱元璋身为大明的开国皇帝,又怎么能够只夸奖臣工的好呢? 皇帝亲自来当了这么一回暗查钦差,结果却只会说好,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又怎么能昂首挺胸的接受那句‘陛下圣明’? 当然了,皇帝亲自驾临,当臣工的一定会这么说! 哪怕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也一定会这么说! 可为了保住脑袋说的话,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要知道朱元璋自登基以来,就根据圣旨的内容以及传达的对象,定了三个不同的抬头措词。 但凡有重大政事需要布告天下臣民的,一律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作为圣旨抬头! 但凡表示皇恩浩荡,只是宣示百官,而不下达百姓之时,一律使用‘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作为圣旨抬头! 而那最后一种圣旨抬头,也就是‘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则是皇帝要对某位官员进行嘉奖之时使用。 不论是加官进爵,还是实物钱粮奖励,又或者只是口头嘉奖,都会使用这个抬头。 因为‘敕’这个字,本身就有告诫的意思! 他就是要在嘉奖立功官员的同时,还要指出不足,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可骄傲自满,恃宠而骄! 说白了,就是要告诉立功的官员,你虽然聪明,但你头顶上的皇帝老子,却更加的英明。 可他直到现在都没有挑出一点毛病来,又上哪里去指出不足? 马皇后随着朱元璋的目光看去,当即就知道了他此刻的想法。 她知道朱元璋是因为不甘心,还想去狄芸创办的,囊括绸布成衣、生活用品,工艺制品,食品加工等产业的【大同工业园】看看。 当然,主要还是为了挑毛病! 朱元璋是一个典型的劳模皇帝,三省六部的事情他都会过问。 工部下属的营缮清吏司、虞衡清吏司、都水清吏司、营缮所、文思院、皮作局、鞍辔局、宝源局、颜料局、军器局、织染所、杂造局、龙江提举司(南京造船厂)等下设官办厂坊,不说他样样精通,但也都有亲自去视察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