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第二次反围剿(二)-《回明》
第(2/3)页
曹文诏见李自成和宋献策都满脸笑容,他受了鼓励,又接着说道;“第三,民心方面,闯王在商洛山占尽民心,而官军却不得人心,所以,一打起仗来,商洛山的百姓都会帮着闯王。”
曹文诏说到这,拱手说道:“只有闯王下令守商洛山,大家一齐努力,一定能杀败官军。”
李自成大笑,“文诏说得不错,敌人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的弱点也是显得易见。我们大可利用他们这点,来打败他们。”
曹文诏说完,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有李自成和宋献策对视一眼,知道,说起来容易,但真正想守商洛山,却不是容易的事。李自成回想上一世看历史时,李自成之所以不建根据地,一直当流贼,也是因为,当时大明的实力和他比,他还弱小得多,大明倾全国之力来清剿他,当时,他想据守一处,一定十分困难,后来,李自成觉得当流贼最能避实就虚。所以就当了流贼。
想起两十世纪,当时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情况下,军阀割据。互相之间力量不相配合。而红军建立的根据地,大都在几种势力的交汇边界,所以才能发展起来。后来,几次反围剿胜利,不光是军事上的成功,也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造成的。当时,蒋介石虽为名义上的总裁,可实际上,各路军阀在每次作战时,都各自保存实力。造成蒋介石很多设想不能完全实现。而自己却是在大明朝大一统的时候,建立根据地。而且,力量对比殊,能不能守住商洛山,并以商洛山为根据地,壮大起来。是一场智慧和实力的较量,是血和火的洗礼。
他刚想到这,宋献策呵笑起来:“说起来,这跑固然有好处,但也有很多弱点,没有战略后方,只能靠抢劫。后勤没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况且民心不附,伤员没法处理,一遇强敌,就有被击溃的危险。纵观历史,大凡后来成大事的帝王,都建有自己的地盘。曹操以青州为根,孙权以江东为本,刘备遇孔明之前,就是没建立自己巩固地地盘,所以到处奔走。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孔明的帮助下,得到荆州一席之地。这才成就后来的蜀国。其后除隋文帝和赵匡胤属于承继别人的江山外,唐高祖以关中起家,明太祖以应天为基础。他们都打下了天下。而不建根据地的黄巢,虽然得到皇都长安,最后还是逃窜出京,被人所杀。”
宋献策说完,李自成点头笑道:“宋先生说得很透彻。这根据地是一定要守。不过,何寻踪的提议也不无道理。那个土匪怎么说的,不怕不会打胜仗,就怕不会打磨磨。他这是消极逃避敌人,并不能达到壮大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而我们,要是把守根据地和打磨磨结合起来。和官军打一场大仗。”
李自成大致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一听,都一付闯王你太高明的神气。李自成心里暗笑,想当初,人家游击战之父**早就把这一招应用得出神入化了。我不过信手拈来。借用一下。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道理人人懂,这真正用起来,到底谁胜谁负,那还得看谁的手段玩得高了。
半个月后,十万大军到了西安,这一回,洪承畴吸取了上一次攻商洛山的教训,他决定,依旧兵分三路,从商州,武关,西安进攻商洛山,但三路大军之间要加强信息联络,每隔一个时辰,派一只小队传送各自的消息。这一次,他要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向前进攻,每天只半进5里到10里左右,每占一地,即构建工事。这样,明军就会如一只铁箍,逐渐向商洛山压过过去。
在这三路大军中,他从武关出发,为主攻部队,其他两路,则属配合他前进。部队还没出发,,他就做了头一件事,那就是在他的督师行辕摆了几桌丰盛的宴席。洪承畴的幕僚都以为洪承畴要宴请部将了,怎么着也得搞个战前训话吧,讲一讲皇恩浩荡,再讲一讲我辈应报效皇恩,奋勇杀敌的话。不过,让他手下幕僚大跌眼镜的是,他并没有宴请各路部将,没有进行战前动员。而是请了一群财主。这要是本地有名的乡绅也就罢了,洪总督那是为了号召民心士气。没想到,这帮财主竟是土得掉渣的土财主。而且看样子,全是要破产的土财主。因为,这些人的穿戴虽是土财主打扮,可是,那绸缎衣服上可都打了补丁了。有好几个帽子都绽口子了。
更可气的是,这群土财主一进总督行辕,看见满桌子酒菜,立即眼冒绿光,喉头乱颤。咕嘟咕嘟地直咽口水。尤其有两个土财主,那眼睛盯在鸡大腿上,就没离开过。看那架势,都想和烤鸡睡一起了。
要不是因为在总督和辕,哥几个都能因为抢鸡大腿打起来。看得幕僚们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咱们总督大人这是要唱哪一出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