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金禅在鄞-《愿君无忧:万里河山相送》


    第(2/3)页

    “哼!你们鄞县的人就是白眼狼。好心没好报!看看,这回……活该了吧!早就给你们提醒过,你们还偏不信!”

    那挎着弓箭的少年停下来,一脸愤然和倔强的神情,“我家公子这几日真心救你们,就算没……,但是你们也没死不是?如今好好的县令大人都让你们作死了!!”

    “卜拿……”右边的男子不轻不重地喊了一声,就开始咳嗽,后面的话就没办法说出来。

    倾城把马往街边的一个店面柱子上一拴,趁着渐渐散去的烟雾往城门口走去。

    二十多具人身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全部是那群异常的“僵尸”。

    不过,倾城走进查看了两三具人,后才有了确认,这些病人会发生异常的行为,皆是因为红溪郡疫情在当地蔓延后,病情逐渐加重才造成了感染者的变异。

    现在这些人只是暂时吸入了烟雾中的迷药成分,才致使昏迷倒地。

    这些患者已经病入膏肓了,就算当前能有解药,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吧。

    因为瘟疫病菌的变异会造成这些患者的全身躯体慢慢变得僵硬,所以躺在地上的人个个都是四肢皮肤呈现青灰之色,摸上去体温异常冰凉,而且肌肉没有弹性,仅有的脉搏和心跳也是迟缓和轻微。

    他们确实和“僵尸”无二,只不过还有微乎其微的生命迹象。

    倾城在细心地检查这些倒下的“僵尸”,并没有全身心地关注对面街道那群逃跑的人为什都停了下来?又在和谁交谈着什么?

    她只是在短暂的安静间隙,才听到从人群中仿佛挤出来两个字——“卜拿”。

    听到这两个字,她一时有些恍惚。脑子里突然空白一片。

    电光火石,瞬息万念,像抓住了什么东西,令她有些真实地反而不敢相信。

    她和那两个男的隔得十几米之远,以为是没听清,便耐着性子,侧身半蹲跪在原地,准备想继续听下,便不再做其他动作,似乎急切地要验证什么。

    “这位姑……姐姐,你知道他们怎么回事?”冯子安和冯子棠走近倾城,看见她的动作,忐忑不安地问到。

    倾城被打断,拧起秀眉抬眸看向说话的瘦弱少年,见是刚才打探消息的人,一听“姐姐”这两字,才松开些的眉头又皱了起来,无声地盯着对方。

    “这位姑娘,您别介意,是我让我弟弟少说的,这次是我们误会您了,给您道个歉。”

    冯子棠明白他弟弟叫那一声“姐姐”的心思,为了不尴尬,她真诚而歉意地朝倾城一笑,“家中父母常常教导他,外出若见到年轻女子要称姐姐,请您别介意啊。”

    倾城挑眉,心道这姐弟两的家风真是有意思,“你们认识这些人?”

    说完,她眼神看向躺在地上昏迷的病人,唯独这两姐弟这么关注她的举动,还向她问起话。

    “嗯!这个……是我们的大大舅舅,之前就病了,没想到还没……还活着,却变成这样?”冯子安指着倾城旁边刚检查过的病人说道。

    “哦?那是怎么回事?”倾城不明白眼前少年的迟疑和纠结是怎么回事,既然是亲人,如何会不管不顾,任由此人形如“僵尸穷鬼”?

    “大舅舅半个月前就病了,后来我们找不到他,以为他已经死了,现在他居然还活着,还变得那么可怕……”

    冯子安紧紧拽着身旁女子的胳膊,后者拍拍他的肩膀安慰着,也向倾城解释道:“家中一直在找他,可他总是躲着大家,恐怕是知道自己活……不久了,不想拖累母亲,才这样吧……刚才见姑娘一点儿也不害怕,似乎还给他们把脉,便以为你是湖州城派来的大夫。”

    倾城微微点头,暗道这位小少年的姐姐观察细致入微,并且还能知道很多外面的消息,猜测的也是八九不离十。

    湖州城自半月前就隔三差五地派出郎中在临城两县及红溪郡救冶难民,然而很多大夫要么不幸染疫、有去无回,要么吓得不敢来,半道跑路。

    官府纵然知道那些逃跑的大夫,却也没去抓人,只因官府那时正被闹事的难民扰乱,而且瘟疫传染之快伤及官民无数,官府也是有心无力,难以再抽出人手了。

    “算是吧。不过……他们可能没多大希望,你们还需节哀。”

    倾城站起来,看看周围无数身染此疫的人们,想到还有更多没见到的人们也正被这瘟疫迫害着,而且她到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如何配置解药?

    想想之前夸下海口,认为一定能解此大难,看来还是她低估了这瘟疫的危害程度。

    现在她不管不行,亲眼所见之惨景,纵使他国之人,面对人命,身为医者便不能坐视不理。

    当初学医初衷只为保护自己和所在意之亲友,更为了逃出魅宫,远离沁大妃等人的危害。

    然而习医之久,随着眼界心胸的增长开阔,她觉得医药一行也有神圣而光荣的责任和使命。

    况且在十岁那年,那位她曾视做亦师亦友、亦伴亦侣的同道中人——金禅,也曾经和他探讨过“学医”的意义和价值,她从中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倾城的思绪差点又要飘远了,她怎么又想起那三年未见的人呢?今天是怎么了,她不该想这些,总是神游并不好,何况是家国危机与远嫁危机同时交织在她的身上?她不该想起那位好久没有联系过,仿佛已经消失人世间的人。

    “姐姐,看,是古大夫救了我们啊!……你应该信我说的吧,他就是好人!”

    冯子安听闻倾城的话,并没有失落或伤心,反而露出一丝轻松,转头间看见老族长正在和熟悉的人说话,立刻高兴地喊起来。

    和他们一样的送葬人群也听到了这声呼喊,大家纷纷看向冯家姐弟,每个人心思各异、表情变幻莫测。

    “子安!”

    冯子棠想阻止弟弟大声说话,然而已经来不及了。看着几个熟悉的家族长辈那精彩纷呈的表情上演,心里很不安。

    局促间,她看到老族长也随着乌泱泱的人头,眼含怒气地看着她们姐弟。

    倾城这回终于将老头身旁的背箭少年和跛脚男子看仔细了!

    没想到啊……哪里会想到呢?!那古大夫……原来是他!

    她惊讶不已,有欣喜,有疑惑,有愤怒,更有难过……

    只觉得万般滋味涌上心头,她一时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又该从何问起!

    古禅和卜拿也看清倾城了,两人俱是震惊。

    卜拿慢慢收起大张的嘴巴,转瞬间露出无比高兴的神情,他激动地连弓箭都要落下来了。

    而他身旁的古禅,从震惊中清醒,一脸难言的神色,如倾城一般,眼神看似平静地凝视着双方,仿若时光静止一般。

    率先打破二人对望世界里那珍贵平静的,是才赶来的尹敏柔。

    “古大夫!我终于见到你了!”

    这声欣喜正如此刻倾城的心情,然而说出此话的人却不是她。

    倾城和古禅恐怕都是这么想的。

    看着奔跑向古禅的娇俏少女,古禅收敛神色,换上一副疏离淡雅的样子。

    他明亮温润的眼睛像是清潭和浓墨一般,在闻声转移视线之时,眼睑半垂,飞快地闪过一丝光芒。

    倾城还没来得及察觉到他这细微的变化,就见对面男子已经是风度翩翩、儒雅清淡的样子,看向那奔跑的少女。

    倾城心想:以前她也是以这样的方式迎接她的“阿禅哥哥”啊!现在人也都长大了,乍一见面,她居然做不来尹敏柔那般激动相迎的样子。

    她突然觉得三年的时间,把她和他都打磨得沉稳不少了呢,就是不知道双方的心意是否还如过去那样坚定呢?

    ……

    金禅化名古禅,出现在陇西边境的鄞县,从尹敏柔和店伙计之前的话来猜测,檀溪医馆就是金禅开的医馆吧。

    这三年他是否就隐藏在此处,为什么听到外界关于大月国和亲的风声,却从来没回去看过燕姝呢?甚至三年来再不曾传回家中一封书信!

    尹敏柔一定认识金禅,似乎还对金禅有意思呢!

    倾城这么一想就觉得心口有股气堵着,之前那些疑惑、质问的心思一股脑儿都堵在了胸口,立刻觉得有些头晕目眩。

    她该记得还有事要做呢,不该把时间浪费在个人感情上!

    于是,她不去看,也不想去听,关于那些男男女女们嘈杂的谈话,更加不去管冲着她走来的小药童卜拿。

    她只是牵着马,快速走到车夫跟前,询问了几句,逃离似儿地往城门外追去。

    城门外那些操控患者的东西应该没走远,就算走远了也有线索留下,车夫告诉她,在带尹小姐赶到城门口时,并不曾发现什么奇怪的事物。

    但是她月倾城必须得去看看,说不定那些暗中操控“僵尸群”的东西,就是和破解红溪郡疫情有关的东西呢。

    “卜拿!你快去追上她!千万不能让她此时出城!”

    古禅一边和冯家老族长、县令大人的送葬队等人周旋,一边应付着“”桃心泛滥”的尹小姐,一边拿出十二分的眼力、脑力和听力,注意着倾城的一举一动。

    卜拿是金禅的药童兼侍卫,从五岁起禅跟着金禅了,那时金禅也才八岁,刚刚被金府收养成义子,加上金府大公子金翊扬,四个人玩的多好,特别是孩提时代的童贞与欢乐。

    卜拿和燕姝是同一年认识的金禅,如今她都十八岁了,年长卜拿两岁。在大月国金家的任何人眼里,她们两个一个是“小药童”,一个是“小公主”。在她燕姝的眼里,卜拿好比她的亲弟弟。

    公子一声吩咐,小药童哪敢不听,立即就追了上去。

    古禅腿脚不便,没办法追上去,一颗心此刻全扑在马背上的姑娘,哪里还有心情听身边佳人的殷勤关切、欣喜慰问?

    县城门大开着,只有两个卫卒勉强在这儿看守,如今瘟疫横行,确实没有太多守城兵能调拨,这也让刚才那批形似“丧尸”的疯子们进了城里。

    仅有的卫卒不知何故早已昏倒在地,纷纷靠在大门两侧,看样子是打开大门后才被袭击的。

    倾城刚进城时也见过这两个卫兵,也是费了一番功夫,证明自己是湖州城派来的大夫,才得以放行。

    而刚才那群病如疯魔的人群从城门外涌进来,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和守城兵有关系才打开的,要么就是趁着送葬队出城门而城门大开时放进来的。

    第一种可能几乎没有,放染了瘟疫的变异人群进来,无异于引火烧身,鄞县这边早已按令闭城,将患病的人隔离到城外,守卫兵也是知道的,定然不会主动开城门。

    那么只有第二种可能了。但是时间上却衔接不上。从送葬队反应过来开始撤退,到现在没有一人被抓走,而且回想刚才的情景,那位被抬着逃跑的老头,有极大可能是第一个发现的,而且往回跑的最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