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奇人蒋百里-《狼烟起万里》
第(3/3)页
如果顺着这个方向发展,中国也许会多一个文人、学者、政论家,但少一个杰出的军事学家。很显然,蒋百里并不愿意按照这个剧本发展下去,如果那样,他就不是奇人蒋百里了。在日本军校与德国军队里得到的尚武之血,终身都在其身中流淌。江山总觉得,有两个蒋百里,一个文人的蒋百里,爱结社、写文章、交名流;一个军人的蒋百里,终身梦想是亲手击败整个日本军队。到最后,军人蒋百里战胜了文人蒋百里,虽然,他依靠的只是纸上谈兵。
1925年,蒋百里再度出山,任吴佩孚的总参谋长,因吴不“讨奉”而辞职,去上海投孙传芳。1929年,他支持原湘军将领唐生智起兵倒蒋,第二年入狱。稍后,两个姓蒋的同宗达成和解。1933年,他奉蒋介石之命再赴日本,拟就国防计划,以备不可避免的中日之战。1935年,他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1936年赴欧美考察军事,归后提出建设空军的建议。
中国最早关于空军构建的思想,却是来自陆军出身的百里。
1937年初,蒋百里最重要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遗憾的是,蒋百里无法看到自己的理论变成现实。1938年10月,他出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同年11月,在迁校途中,他病逝于广西宜山,国民党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
蒋百里终身没有亲自指挥过一次战役,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先后被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等聘为参谋长或顾问,只是充当高级幕僚,颠沛于诸侯。他的盖棺定位,应该是军事学家,而非军事家。《大公报》主笔王芸生回忆他的文章,或者曹聚仁的《蒋百里评传》,都审慎地使用了“军事学家”一词。在“老虎总长”章士钊的挽诗里,甚至说他“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或许黄任之的挽联相对客气一点:“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
这样一个传奇人物,竟然要来给自己授勋。江山顿时觉得受宠若惊,再也没有了怠慢之心。
这个人,自己必须要见一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