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宋理学-《武大郎新传》
第(2/3)页
不过武植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思想运动的前期都是这样,一定要把自己的理念鼓吹的完美无缺,让百姓们无比的向往,这样才会有人支持。
事实上,商人们的这些广告文案对于民间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的,起码普通老百姓有很多都想明白了,让孩子读书考功名当官的概率实在太低了,孩子是那块料还好,一旦考不到功名耗费了大好年华不说,长大后一无所长,成为了一名百无一用的书生,连养家都难。
还不如早早的去学一门手艺,以后也能过个富足日子。
而那些还在科考上挣扎无果的广大书生们就更蠢蠢欲动了,他们已经过了天真的时候,开始考虑现实问题了,且不说他们苦苦不中进士,即便考中了进士又如何,又有几人能登堂入室,居庙堂之中?
有些官员究其一生能混个知州就不错了,而知州的俸禄,居然不及青州工场里面的一名普通熟练工,更别提武大官人手下的一帮管账的经营的人了……工钱奇高,福利奇好,还经常组织旅游……
胸有大志的人很多,但绝大多数人成年后迫于生计的压力哪里还顾的上那单纯的大志?
所以,考功名光耀门第的观念在青州的基层百姓中,已经开始逐渐转变了。
当然,商人毕竟是商人,再大的商人在宋朝这个社会里面也是被主流社会所轻视的,所以商人们集中的宣传造势只能在基层人群中造成大的影响,还不足以造成太大的轰动,不足以形成席卷地区的潮流。
关键是武植现在也还没亲自现身造势,如果武植亲自署名发表一篇支持“百家复兴”的文章的话,那应该能在主流的精英文人阶层士大夫阶层造成一定的影响。
毕竟武植现在勉强算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文人,尽管已经好久没有拿出惊艳的好作品了……
但是武植并没有急着出手,他在等,等有一位在主流精英文人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开始公然发声明确提出并支持“百家复兴”以后,和他一起发声,这样才会更加强有力的形成一股文化思想的浪潮,瞬间席卷士大夫阶层,让他们为之震动,为之哗然!
这个人物不一定要有多高的官位,也不一定要有多大的文才,但是他一定得在大宋思想界有着庞大得影响力才行!
若是武植早穿越过来几十年,可以很容易就找到这等人物,那就是号称“二程”的程颢和程颐两兄弟,这两个人可不得了,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现在后世历史教科书中并重点介绍的两位思想家。
武植直到长大后才明白,凡是能出现在中学教科书中的历史人物,无论好坏,几乎个个都是牛人,是达到了某种境界的人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