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周圣人-《武大郎新传》
第(2/3)页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文字国内百姓还有海内外华人,哪个不知,哪个不晓?
武植洒然一笑,学渣就是学渣,自己本该早就想到的。
怀着对周敦颐先圣的尊敬,武植对周寿也自然而然的起了敬意,有这样一位志趣高洁的爹地,周寿的品行自然也不会差。
武植的“百家复兴”学说核心,其实和周敦颐和二程的理学是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的,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引人为善,注重实用。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学以致用,这点武植是举双手赞成的,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和武植的“有学无类”其实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
说白了,无论是复兴百家也好,理学也好,核心都是务实。理学哲学层面的范畴多一点,可为体;百家复兴实用性的范畴多一点,可为用。
现在,武植要做的就是见到周寿,并说服他支持“百家复兴”运动,并做这次运动的领导力量!一旦周寿答应开口了,必然会对整个宋朝的思想界造成极大的震动,到时候就算朝堂那些高官也要去研究下,到底什么是“百家复兴”了!
而理学门徒遍及天下,周寿这位现任理学掌门号召起来,那么百家复兴运动就算彻底展开了,有经济需求作为基础,有良好的社会条件,武植就算丝毫不再插手,“百家复兴”运动也会走向一条适应商业社会的路子。
当然,如果周寿答应下来,武植还是要配合他一起正式支持复兴运动的,毕竟武植在大宋文坛也算小有名气嘛!
可但凡思想文化运动,都是在无数学者文人的争论声中渐渐发展壮大的,这期间必然要和别人争论的脸红脖子粗,没有渊博的学识和好口才,很快就会在运动中被无数人喷一脸口水,而武植虽然口才还不错,但是文化水平不高,他打算撺掇起周寿后,自己就抽身退出,万不可卷入士大夫文人们的撕X浪潮中。
剩下的,武植要做的就是适时的让青州学院开门招生,尽情的享受百家复兴运动所带来的胜利果实就好了。
现在能不能说动周寿支持“百家复兴”运动还是个未知数,所幸密州就在青州东南和青州接壤,武植倒不必千里迢迢找到周寿然后把他请到青州,只要在合适的时机去拜访周寿游说他便可。
周寿在密州振臂一呼,和在青州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在山东大地上。
密州这一趟武植是一定要去的,来回也就几天时间,耽误不了什么事情,而且以武植的名气,想必周寿也不会把武植拒之门外。
不过武植现在却并不打算去拜访周寿,一来是商会众人们才刚开始造势,在基层民间还没有形成什么太大的声势,现在太快让周寿发声时机还不太成熟;二者,眼看快过年了,年前年后一个月正是中国人最热闹的两月,各种习俗各种节日要过,还要走亲戚窜朋友的,每天吃的肚子涨,喝的脑袋昏沉。
这会谁有那个闲心搞什么运动?
再大的事情也要等我把这个年给好好过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