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入长安-《西汉万户侯》


    第(2/3)页

    车轱辘不停地转动,大约过了半个时辰,终于到了一个十分简介朴素,但气派非凡的府门前停下。

    汉代重威仪,是故萧何修建长乐宫时说:“非壮丽无以重威。”

    身为天子最为器重的臣子,当朝御史大夫,挟气死丞相申屠嘉,逼走窦王孙、袁盎等辈之威名,晁错的府邸典雅而厚实,庄重而内秀。

    但晁错实在不是一个好相与之人,晁补之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感到有些前途渺茫。

    他本是21世纪一家省级城市的图书馆管理员,谁能想到一场醉酒之后,他竟然来到了西汉景帝年间,并且成为了晁错的小叔。

    颍川晁家,源于姬姓,往上追溯,得姓始祖乃是周景王的儿子王子朝,或是卫国大夫史晁(又作史鼌)。

    《史记·晁错传·索隐》上记载说:“晁氏出南阳,今西鄂晁氏之后也。”

    追本求源,颍川晁家也是周室后裔,亦是钟鸣鼎食之府,诗书礼仪传家,秉承锦绣文章之道。

    而晁补之本身就是姓晁的,所以对于晁姓名人还是比较熟悉的,尤其是干下来了好大些事情的晁错和晁盖。

    一个以“清君侧,诛晁错”而闻名,另一个则是梁山的总瓢把子、奠基人。

    尤为可笑的是,他到汉朝之后,姓晁名晟,字补之,得这一下子又占了晁补之这个名人的名字。

    来到汉朝之后,晁补之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慢慢熟悉汉朝的生活习惯、说话方式,他也曾凭借着前世的一些经验,解决了晁家在颍川的一些争端,所以赢得了机智通变的名声,被晁父等人誉为晁家自晁错之后的又一匹千里驹。

    驹者,初生或者不满一岁的幼兽。

    但显然在晁家人眼中,晁补之距离已经扬名立万,威压长安的晁错来说还有那么一段不小的差距。

    因此,此次晁父入长安劝谏晁错,才会带他来,一者他属于晁家的后起之秀,带他远行千里,增长见识;二者他素有通辩之才,想借他之才说服晁错。

    但是说服晁错何其艰难,苏轼在《晁错论》中写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