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儒分为八,汇聚于二-《西汉万户侯》
第(2/3)页
更何况晁补之是谁?重生者耶?虽然他也接受了十六年的学校教育,但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本质是不会短时间内改变的。
所以晁补之直接说了一句:“既然辕固公认为儒家能解释天地之间所有的至理,那么我想请问辕固公‘孔子作古,儒分为八,汇聚于二’该何解?还有究竟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旁边的严助也是饱读诗书之辈,一听这话就知晓这两人肯定是要谈崩了,他都看到辕固生的脸色有些难看了。
因为晁补之这不是在交流思想而是在揭儒家的老底,这是赤果果的掀桌子啊!
众所周知,韩非子曾指出:“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这就是晁补之话语中“儒分为八”的解释,而“汇聚于二”则是说其中主要有两派流传下来。
历战国秦汉的大变迁后,儒家的这八个学派中,包括颜子一派在内的六派,均逐渐淹灭而无闻。
真正使儒家在秦汉时期及以后仍能够薪火相传的,只有两家,即孟氏之儒与孙氏之儒。
孟氏即孟轲(孟子)。其学术出于子思之门,子思是孔子之嫡孙,因此说孟子出子思一系传道。
孙氏即孙卿,亦即荀子。荀子之学,则师承于孔子弟子子弓与子夏,因此说荀子出子夏一系传经。
这便是秦汉时期,董仲舒之前的儒家的主流学说流派。
子思和孟子一派儒学,一方面仍坚持孔子的礼制思想,另一方面又提出外仁内圣之学,即人格主义的儒学,唐宋以后演变为孔、韩、程、朱之理学。
而荀子之学,则源于子张和子夏,主要是外王之学,亦即用权与法术之学。战国中后期的法家一派,实际主要来自子夏学派。
此时的晁补之问出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辕固生是哪一派的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