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还好,事情没越过州府去,卷宗里找到了详细记载,看完后,夏书捋了捋,大致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情最初是从一件强抢民女案发生的。 一个叫路青云的富家公子横霸乡间,使计强抢了张大的女儿张氏,张大报官,路青云拒不认罪。 后来张氏的尸体被人从河里捞出来,张大一纸诉状递进县衙,状告路青云强女干杀人。 一番调查取证,县令陈福生判处路青云强女干杀人罪,斩立决。 本来路青云死了,这案子就算了结。 但万万没想到,处决路氏没过多久,赶上扬州刺史殷浩到永兴县巡视,县令师爷朱有德举报陈福生贪墨受贿,错判路氏杀人案,还拿出了证据。 刺史当场决定亲审此案,最后判决陈福生受贿错判杀人案,满门抄斩。 原告张大也被判了死刑。 粗略看来,证据链充分无懈可击,但仔细思考,又有许多不合理之处。 首先张大明明是个穷苦人家,哪来的钱行贿? 其次,主要证据都来自一人,师爷朱有德。 这朱有德也很可疑,状告自己的上司,不想混了?要真那么清高,早不举报晚不举报,偏偏等到刺史巡视的时候才举报,跳过郡守越级上告。 而这刺史来得就更巧了,夏书敢说,这刺史殷浩即便不是主谋,也脱不了主要干系。 夏书看完悄悄离开,这皇城脚底下的州府,也没见得守卫多森严。 回到司马府,夜深人静。 案子是清楚了,翻案还得慢慢来,要想重审一个案子,必须提供核心证据。 主要证人朱有德也不必费力去找了,这种关键人物,肯定不是死了就是跑了。 突破口只能放在扬州刺史殷浩身上。 夏书总算明白陈仲之翻案为什么会被害,因为他从一开始使力就使错了方向。 他参加司马道福的文会,必然是想通过司马道福搭上司马昱,如果夏书不清楚来龙去脉,司马昱确实是最好的人选,有会稽王爵位,还是顾命辅政大臣,官够大,不怕事。 但如果殷浩是主谋,那么找司马昱是没有用滴,殷浩的扬州刺史还是司马昱提拔的呢,司马昱怎么可能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庶族,伤害自己的盟友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