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农书[上]-《汉生指南》


    第(2/3)页

    “哪里,哪里,七叔你过奖了,这都是应该的,一家人嘛……”

    “是啊,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二哥是个直性子,有些话儿要是说重了,老六,你也别往心里去……”

    张老二明显是受不了张杰的啰唆了,接着张昭的话茬,就把话挑明了。

    事情是这样的。

    从延熹七年开始,张家对天书上的耕作技术,进行了实验。当发现确实有效的时候,便进行了推广应用。不过,张昭叮嘱要保密,张王氏便只在家中土地,使用奴隶的农庄,才推广应用了农书上的技术和农具。

    纸里包不住火。都是乡里乡亲的一家人,田亩相邻,很多张氏族人还在张家帮忙做事。小规模实验尚可保密,一推广应用,事情就瞒不了人了。

    张家的田地本来施行代田法,畜力和农具要求高些儿,产量与收成也要比佃出去的田地多出不少。而推广天书上的农业技术以后,自种地里的庄稼,又猛增一截,打的粮食也多出许多,往往倍于别人地里的收成。

    眼看着张家连续两年丰收,张氏族人看着眼热,就动了心思。

    “……,老六啊,这日子不好过呀,……”

    看的出来,张老二是准备过了。按他的说法,田里的收成不好,简直是寸草不生、颗粒无收;家里的孩子能吃,几乎一顿能吃一斗米;孩子衣服坏的是那么快,个个都快光屁股了……

    可不是,为了表现这日子难过,来的这几位衣服上全打上了补丁。

    这话也不全是胡扯,张坞是有几家日子困难的。但是,年初刚从灾民身上,发了笔横财,张坞人手头正是宽松的时候。这么做,就假了。而且,日子困难的人家里,绝对不会包括张老二。

    张昭不经意地看了张老二一眼,恰好正对上张老二窥视的眼神。

    两眼一对,张昭的眼神很是平静,张老二却心中一颤,不自觉避开了对方的眼睛,嘴里就跑开了火车。

    “这话本来也没什么道理,但大家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话一出口,张老二便知道说错了,又想方设法往回圆。

    “……,都是五服之内的实在亲戚,能不能指点一下大家……”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一个——能不能提前实现共产主义,普及你那新技术,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张老二竭力把话说的大义凛然,好似他全无私心,他家里没有那八百亩良田一样。

    张涵坐在张昭身后,听众人叙话至此,好悬没气乐了——知道没有道理,您就别说,感情这红眼病,不患寡而患不均,是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不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