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二十九章 大媒(1)-《汉生指南》


    第(2/3)页

    此外,张涵巫术大成,吞天食地的谣言,及张涵重新投胎下凡的故事,原形从神仙、星宿(以灾星为主),一直到妖魔鬼怪,也不时偶有流传……

    自然,这些谣言并没多少人在意。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黄金是怎样炼成的”,这一关键的问题上。“金可作,世可度”,这样的老话又流传起来了。

    可以说,在这个月里,天下最流行的话题,莫过于这个“金五铢”了。别说平民百姓,就是管宁在与人闲聊的时候,十个人都有八个向他打探消息的。不少人在家里偷偷摸摸搭起了冶炼炉。

    前几天,有一个本来很勤奋的书吏,忽然老是迟到,就被人揭发出来,他在家里悄悄地炼金。事情比较特殊,一直捅到了张涵那里。张涵倒也没有责罚他,反而在他离开时,温言劝了他几句,说“伪金不是那么好炼的,不如好好干你这份很有前途的书吏工作”云云。

    要说,张涵这话也不是虚言。这书吏本来勤恳用心,为人也机灵,近期提拔了一批人手,他就是其中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他又与上司处的好,本很有前途的一个小伙子。

    不过,这书吏丢了人,又放不下炼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没两天竟辞了差使,回家炼金去了。

    很有前途的一个公务员,都回家炼金去鸟,炼金的盛况,可见一斑。张涵被迫发出了告示,来抑制这片狂潮。告示写的挺长,中心意思却很简单,就是一句话:黄金不是那么好炼的,老老实实干活好了。然而,这样的告示一点说服力也没有。许多人往往金没炼成,却把家败了。稍为晚些时候,张涵不得不下令,重申了大汉国的法令“伪黄金弃市律”,这才稍微抑制了炼金活动,使之转向地下发展。

    顺便说一句,这一年里因违反“伪黄金弃市律”而被逮捕的人,居然超过了五万,张涵总不能把他们都杀了,无奈之下,张涵又被迫宣布大赦,赦免了这些人的死罪,改罚他们去服劳役。

    此时此刻,炼金的狂潮刚起,但管宁并不怎么在乎这个,要说华好偶尔琢磨一下,见到了张涵也会开玩笑地问一句。管宁则是提都不会提这事。

    所以,华一拿出金五铢,管宁立刻就很厌倦,说了一句后,他又觉得自己的语气不太妥当,就用开玩笑的语气说:

    “怎么?难道是子鱼你炼的金?”

    “哪儿能呢?”

    说到炼金,华也乐了,他又不是傻瓜,炼金术真那么好研究,也就不会好几百年都没有人成功了。即使真的有人研究出来炼金术,又能如何,造假钱是要掉脑袋的,而会的人多了,伪金也就不值钱了。

    “不过,子鱼你可看走了眼,这可不是金五铢……”

    华把那枚大钱“啪”的一声,拍在了石桌之上。

    “哦?”

    管宁也来了兴致,取了过来一看,也没什么区别,都是那么大。随手从自己袖子里掏出枚金五铢来,放在一起比较着仔细查看,管宁这才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

    两者的尺寸及大致的形状,都是一样的,但钱上的文字和图案,可就大不相同了。而且,华拿来的那枚钱也要重些儿,管宁掂量了下,估计至少也要重一倍。

    “这是……”

    “这是金十二,可不是金五铢,真金铸造,一枚恰好重十二铢,一斤黄金可铸三十二枚,你看……”

    华指着背面的图案,那图案不是四灵,而是四只一样的鸟:

    “这是金乌!”

    再翻过来,指着上面的文字,左右各是两个小字,右面是“十二”,左面是“金铢”,合起来是“十二金铢”。而上面依然是“直”,下面却改成了“五”字。

    “什么?值五?”

    管宁是看出

    了,可他更不理解了。“伪金”一个值二十钱,而五钱……呃,不对,可就是值一百五铢钱,也差了很多的。

    大汉国继承了先秦的传统,黄金和钱都算货币。不过,话就是那么一说。由于黄金是以重量为单位作价的,交易起来,先要称量半天,很不方便。在日常生活里,通常没人用黄金作货币。小额交易用钱,大一点的买卖,则是用布帛。但作为漂亮而稀有的金属,黄金的价值是很高的。早些年的时候,一斤黄金约值两万钱左右。近年来(张家大肆囤积金银,黄金升值很快),一斤金可兑换三万两三千钱。

    这金十二一枚换一百钱,32枚(1斤)才换3200钱,可差了十倍之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