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六十九章 西北烽烟又起-《汉生指南》


    第(2/3)页

    与此同时,袁绍也亲自出马,指挥大军猛攻孙策军在秣陵的营垒。早些时候,袁军掘地道进攻,孙军就在营内掘长堑抵抗。袁军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居高临下来俯射孙营。孙策军的士兵在营中行走,只能举着大盾作掩护。其时,袁军准备了大批投石车。孙军效仿他们,也制造了投石车来攻击楼橹。初时很有效,但是,袁军迅速以投石车来还击。很快,孙军就败下阵来。周瑜处境困难,士卒疲乏,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

    不过,孙军多是当地人,熟悉地形,周瑜伺机出击,烧毁了大量的投石车。张?又献策,派遣奇兵袭击牛渚,将袁军的粮草焚烧一空。袁军被迫放缓了攻势,周瑜这才稳住了阵角,重新据水结营。

    那时候,孙策胜利的消息流水一样的传来,曹操却杳无音讯,袁绍心切之下,也顾不得伤亡,命令士兵昼夜不停猛攻营垒。这样一来

    便支持不住了,连续几日,每天都有营垒失守。然地散布了孙策胜利的消息,孙军士气始终不坠。

    袁军的伤亡远远超过了孙军,士卒虽然能够得到轮换,却也不免疲惫不堪。孙军连营数十里,败而不溃,袁军上下弥漫着一股急躁情绪,也难怪逢纪忧心忡忡。

    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思来想去,逢纪越想越不安。

    “主公,为了讨伐孙策,我军已经战斗一年多了,士卒疲惫,缺乏粮草,百姓疲敝,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另想办法……”

    逢纪建议派遣少数精锐,顺着长江从江乘潜入,在背后袭击孙军,制造混乱,以图攻破孙军营垒。

    “元图,我军疲惫,孙军也是一样,时至今日,胜负就看谁能坚持住了,孙军寄希望于孙策领兵来援,方能坚守不溃。希望一旦破灭……”

    仗打到这时候,只能咬牙挺住了。谁挺住了,谁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在这个紧要关头,袁绍是不赞同分兵的。而且,袁绍的将领都来自北方,不熟悉水战,士卒中精通水性的也不多见。要想派遣一支部队顺江偷袭,领军大将就是个问题,袁绍并不相信能成功。

    “主公,兵法上说,出奇不意,攻其不备。正本清源因为孙军以为我军不能,此举才更容易成功。况且,江东河渠纵横交错,我军想立足于江东,就一定要组建水师……”

    逢纪的意思是说,只派少数精锐,胜利了固然欣然,失败了也不可惜。袁绍知道,逢纪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孙军防线摇摇欲坠,眼看着就要被攻破了,袁绍觉得实不必多此一举。踌躇了片刻,他还是没有同意。殊不知,夜长梦多。战场上的形势变幻莫测,战机稍纵即逝,哪里有那么简单。

    孙策领兵与曹操部连战十数日,不分胜负。久战无功,孙策也忍耐不住了。自他兴兵以来,江东已经打了两年多了,民生凋敝,士卒疲惫。战乱一起,江东民众便多有渡江逃离的。而孙军的士兵家里,是毋须缴纳赋税的,普通百姓的负担就更重了。如果再打下去,即便取得胜利,恐怕江东也十室九空了。孙策迫切希望尽快结束战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