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八十四章 身不由已-《汉生指南》
第(2/3)页
利益攸关,便有很多人私自酿酒,以偷逃酒税。尽管采用了种种手段稽查,私酒一事也屡禁不止……(张涧历数了近年影响较大的案件)
大禹之水,堵不如疏。
我建议,降低粮食酒的高税率,使之无利可图,则私酒自消。
……”
粮食酒的税率为每升十钱。一石十斗,一斗十升,一石酒的酒税是一千钱。这样一来,最便宜的水酒也要两千钱以上,才能有利可图。前文曾经说过,卢植的酒量是一石,郑玄的酒量是一斛。
下来,二人一顿酒饮下来,少说也要万钱才够用。?下来,二人一顿酒饮下来,少说也要万钱才够用。?下来,二人一顿酒饮下来,少说也要万钱才够用。?下来,二人一顿酒饮下来,少说也要万钱才够用。?下来,二人一顿酒饮下来,少说也要万钱才够用。?下来,二人一顿酒饮下来,少说也要万钱才够用。?间蕴藏着多么大的利益,难怪时人趋之若骛。
“嗯,不是还有甘蔗酒什么的,怎么会这样?”
甘蔗酒就是以榨糖后的甘蔗渣酿造的酒,因为原料便宜,甘蔗酒成本不高,价格也就不贵。
张涧苦笑着给张涵解释:
“甘蔗酒成本不高,可物以稀为贵,喜欢喝的人多了,甘蔗酒也涨价了……”
甘蔗产自闽越之地,原本只有交州有。张家的甘蔗则来自天竺,糖份含量更高些儿。近年来,也不知道,有人是从天竺、交州,还是从张氏的甘蔗园取得了甘蔗的种茎。渐渐的,也有一些人在种甘蔗了。然而,蔗糖是奢侈品,此间的利润很大。获得甘蔗种茎的,人人皆密而不宣。甘蔗园的数量依然不多,连带着甘蔗酒也成了稀罕物。
张涵听罢,不免有些哭笑不得。商人逐利,涨价也无可非议。而海东的甘蔗园是他三叔张普的产业里最挣钱的一个,张涵若想推广甘蔗,张普肯定与他急。这事只能顺其自然了……
回过头来,改了也没什么。当初制定高粮食酒税,是为了节约粮食,此刻时过境迁,更改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在座诸位也都知道其中的弊病。只是张涵减轻税赋。财政收入大幅下降,酒税便成了重要地税源。这两年工商业发展迅速,酒税倒也不那么重要。而且,逃税的越来越多,酒税征收也成了难题。许陵嘀咕了几句,便不再多说。
既然众人一致以为,酒税定高了,张涵便从善如流:
“好吧。那就降低粮食酒税好了!不过,果酒的税率也要同时降低,以提倡果酒。具体的税率,元溪你看定为多少合适?”
“粮食酒恢复愿样,税率还定每升四钱;果酒嘛……定为每升二钱好了!”
张涧犹豫了下,很快作出了决定。今天主要是变更粮食酒税。果酒倒不重要。
“我今天要说的第二件事,是吏目考试;
到前日为止,第一场吏目选拔考试已经结束了……”
说到这个,众人一下子都集中了注意力。官员们虽瞧不起吏目,可具体的措施,终究是要经由吏目之手落实。吏治是否清明,实是关系重大。此举与官员们没有直接干系,但在座的几位,人人皆知道其中的意义。不过,《考吏令》是在四月初五颁布地。这才四月十二,就有人选拔了吏目。众人听了。难免有种“太快了”的感觉。都在暗地里琢磨,究竟是谁手脚这么麻利。这马屁的痕迹也太明显了吧?!
“扶柳县宋青明于本月十日上午选拔了十一名小吏……”
扶柳县和信都近在咫尺,《考吏令》不一日便传到了那儿。当时,县中正好有四个小吏出了缺,这本是县中长吏的事。一般地说,只要给长吏送点礼,长吏一点头,也就可以了。然而,适逢《考吏令》新鲜出炉。那就是另一种回事了――扶柳令宋青明立刻把这上升到最优先地位,亲自出马对这几名小吏进行考试选拔。当然了。县太爷出马,四名小吏便太寒酸了。宋青明把可办可不办的小吏一连严办了几个,又增添可有可无的几个位置,一共凑了十二个名额。第二日,宋青明便对全县宣布了报名标准――身体健康、身家清白之类地,并于三日后进行了考试选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