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三卷 第八六章-《汉生指南》


    第(1/3)页

    霞照在湛绿的江水上,化为碧波中荡漾的金光,而滚欲沉还休的太阳,露出了通红的脸庞,把满天的云霞点燃,燃烧着火云焕发出迷离的光彩,金灿灿明亮辉煌,金光耀眼,红艳艳绚烂璀灿,将天地尽染成一片绯红……

    部属们争吵了一下午,孙策也没能拿定主意。出了大帐,他信步而行,不觉来到了一座高岗上。张超兴高采烈的离开了。临别之时,他满面春风,拉着孙策的手,看他眼神好不和蔼,孙策差点儿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孙策驻立在高岗之上,凝望着一天中最美丽的景色,久久无言。风渐渐大了,从背后吹动他的衣衫,带来了几许寒意。五六个从人站在他身后,有点担忧的望着他的背影。稍远处还有一队武士肃立守候。

    “侯爷,该回去了……”

    “不急!”

    孙策也不回身,漫不经心应了句。孙阿福心中忧虑,却不敢再行催促,只得退了回去,额上已密密渗了层细汗。他虽得孙策信任,可终究只是孙家奴,说话行事不能不注重分寸。

    正在孙阿福踌躇无计之时,忽然从身后来了一人,孙阿福一见,连忙欢喜地躬身行礼。那人含笑一点头,脚下不停,便来到了孙策身后。

    “主公,该回去了……”

    “不急……呃,是公谨呀!来!陪我看看风景……”

    孙策猛地转过身来,声音里透出来一股喜悦。伸手将周瑜拉到近处,与他并肩而立。此时此刻,却已谈不上风景了,天是红的,云是红的,地是红的,水也是红的,山是红的,书是红的,连人都映的一片橘红,别说风景,周瑜连孙策的表情看不清。想来,他身上也是一片红。

    孙策挥手让随从退到远处,这才回过身来。夕阳像个红通通的灯笼,悬在地平线上,摇摇欲坠。

    “公谨,我有一件事无法决定……”

    绚烂的晚霞似乎刺痛了眼睛,周瑜不由自主眯起了眼睛。在霞光之中,周瑜脸上泛起淡淡的笑容,说不出的嘲讽。

    “动心了嘛?”

    “是啊!”

    孙策也笑道。

    早就听说张涵出手大方,今日一见,果然不愧是会炼金术的强人。张超一出手,就是价值数万万钱的赏赐,真真是“金可作,世可度”啊

    孙策身为一方诸侯,这笔钱未必就拿不出来。然而,倾府库而出,与随手赏赐,诚可谓是天差地别了。而且,张超拿出了诏书,以孙策为卫尉,高居九卿之一,并在随后的商谈中,提议张氏与孙策联姻――张氏极一时之盛,未来可期,这个条件保障了孙氏满门富贵。以孙策的能力而言,青云直上,那是指日可待的事。

    起初,孙策纯是为了拖延时间,此刻却也动了心。孙策都动心了,就更不用说他的部属了。在哪里都是为人部属,良禽择木而栖,张涵势力强盛,待遇优厚,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那就投过去好了,听说张涵的信誉不错……”

    周瑜声音平淡的,没有丝毫跌荡起伏。

    孙策猛然转过身去,注视着周瑜的眼睛,在夕阳余辉的照耀下,他也看不清周瑜的表情,只见得他一双眸子奕奕生辉。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孙策忽然笑了起来。他若是愿意投降,也就不会迟迟定不下来了。不过,众口一辞,孙策心里也没底。真要与太史慈打起来,这胜负可就难测了……

    “呵呵,是啊,我也想的,可是,公瑾,我不甘心啊……”

    停顿了片刻,孙策又低声重复了一遍:

    “真的很不甘心啊!”

    ……

    周瑜劝孙策如何应变,姑且不论。那张超离开了吴县,是满心欢喜,连忙把经过写了书信,飞羽传递出去。其实,鸽子传信的速度并不快,仅是隐蔽罢了。过了这一段距离,到了徐州密站,消息就会转而由飞马传送。各地的驿站都会准备三几匹好马,以备军情传递。驰道的完善,增加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沿途不断换马,一日一夜可以将消息传出两千里。当然,夜间传讯,总是有一定风险的。不过,在紧要关头,这些却算不了什么。若干份消息分别传送,也会将危险降到最低。

    第二日,张涵便已收到了消息。

    “咔!”

    张涵手指用力轻压,娴熟地打开了蜡封的信筒。这种精巧的铜筒,是专门盛放绝密情报的。想要打开信筒,必须用一定的力气往里压,待机簧卡死后,才能打开。否则的话,设计的机簧便会压破其中的琉璃瓶,以瓶中饱含墨汁的不灭火油毁掉其中的情报。

    翻着《左传》,慢慢将数字翻译成文字。张涵不由觉得好笑。这种情报本来毋须采用这么机密的方式。可习惯了使用密文,不使用的话,多半还会觉得不舒服。这也算是一种强迫症了。

    看过消息,张涵自是满心欢喜。阳光透过晶莹的琉璃窗,灿烂而耀眼,张涵微微眯起了眼睛。孙策愿意投靠,他当然是喜出望外。不过,细细想来,他又隐隐觉得有些不对。

    “丞相,怎么?”

    幕僚者,不可不察言观色。见张涵神色不定,陈琳?

    陈琳本是大将军何进的主簿,后来何进冒傻气,他一看形势不妙,劝又劝不听,就跑到冀州来避祸了。张涵早年也曾征辟过他,但陈琳看不上张涵,婉言谢绝了。直到近年来,张涵扫北逐南势力渐成,陈琳这才入了幕府。陈琳尤其精于文赋,在张涵幕中是为门下督,打理文章事。

    “没事!就是,有点太顺遂了……”

    张涵随手将译文递了过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