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 一道圣旨改变格局 徐琦妥协同意裁军-《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2/3)页

    至于成敬,徐琦、袁诚虽未见过,但也是久仰大名了。

    徐琦在脑子里飞速过了一遍,就理清了其中脉落:来的五个人里,除了轩輗外,剩下的信国公、长乐侯、成敬、高平都是皇帝嫡系心腹。

    而轩輗、信国公都有闽浙背景,轩輗久在福建、浙江任职自不必说。汤杰虽然和浙江、福建没有直接关系,但浙江的海防体系,可是第一代信国公、开国元勋汤和打造的。

    皇帝想让这些人亲自参与南京大裁军,然后将整顿好的南军带去浙江、福建平定倭寇?徐琦竟然在极短时间内就把皇帝的心思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几人见过礼,高平便当众宣读了圣旨。

    圣旨内容也很简单,就是明确规定了南京的守备制度:南京守备衙门总揽职事,设守备九人,分别是:

    太监正守备、左守备、右守备。

    文臣正守备、左守备、右守备。

    勋贵正守备、左守备、右守备。

    正守备太监由南京司礼监掌印太监担任,左守备由南京御马监掌印太监担任,右守备由皇帝随机指派。

    正守备文臣由南京兵部尚书担任,左守备由南京兵部左侍郎担任,右守备皇帝随机指派。

    正守备勋贵由魏国公担任,左、右守备由皇帝随机指派。

    如此一来,太监、文臣、勋贵相互制约,正守备、左守备、右守备相互制约,谁都做不到大权独揽。

    大明之前就是太监、文臣、勋贵相互制约、共同守备南京,而正守备、左守备、右守备则属于朱祁钰的小小发明创造了。

    因为平时瞎混,一个守备就够了,但是真正要做事的时候,一个守备就有些忙不过来了。

    比如这次的大裁军,文臣守备中只有一个南京兵部尚书,就算再精明强干,也应对不了十万级别的军队整编。

    而徐琦、轩輗、成敬分别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左侍郎、右侍郎,也是朱祁钰开始着手控制南京兵部的开始。

    传完旨意,众人正堂叙话。

    众人客套了一番之后,袁诚向高平问道:“高公接下来是回京复命,还是留在南京公干?”

    高平笑道:“晚生受圣上之命,要去镇守广东、广西,同时出任监军,替圣上监督两广的兵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