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基于这种考虑,朱祁钰第一句话便是:”这里太挤了,以后参加小朝会的超过十人,就把地点改到青云殿去。” 大臣们闻言,自然没有意见。今天皇帝罕见地让亲信在小朝会时带刀侍立,不论是对皇帝自己而言,还是对大臣们而言,都十分不体面。 见没人反对,朱祁钰倚着靠背,幽幽问道:“奏事吧,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还是兵部尚书罗通第一个站出来禀报:“圣上,日军倾巢而出,围攻安边甚急。安边城中火器、粮草都有不足,南和侯奏请朝廷紧急救援。 但是平壤城只有三万明军,没能力分兵救援。若是从内地调军,又恐怕来不及了。 从现在算起,一个月内援军不至,安边城恐怕会陷落。” 朱祁钰点点头:“那兵部的意思呢?” 罗通回道:“此事难断,还是请圣上裁决吧。” 朱祁钰又问其他人。 出人意料的是,魏骥站出来,再次重申了希望撤军的立场。 朱祁钰摇摇头:“我要派水师登陆朝鲜,去解安边之围,然后尽灭日朝联军主力。” 魏骥愣了一下,然后再次确认道:“圣上真的执意如此?” “嗯,寡人非要把朝鲜和日本纳入大明版图不可。” 朱祁钰对朝鲜、日本的重视与执念,绝大部分大臣都很难理解。 从明太祖开始,包括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在内,所有大明皇帝都觉得朝鲜、日本可有可无,根本就不值得耗费国力去攻略。 魏骥作为永乐初年的举人,作为一个精研程朱理学的大家,就更理解不了这些东西了。 在得到皇帝的确认之后,魏骥拱手回道:“老臣年老体衰,恳请圣上允许老臣致仕。” 朱祁钰点点头:“准奏,黄七,替我送送魏老。” 黄七闻言上前,虚扶着魏骥便往外请。 虽然朱祁钰和魏骥也有短暂的君臣相得,但如今在魏骥看来,朱祁钰又走了朱祁镇那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老路。 人的立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分分合合也属正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