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礼部会同司礼监整理好,登记造册,然后全部送到长沙怡王府去吧。” 王一宁又问道:“殿下,那元狩郡王妃和其他姬妾该如何安置?” 朱文芳略一思索,然后答道:“都送到长沙怡王府安置,郡王俸禄照发,都交到郡王妃手中,朝廷将郡王妃终身奉养。” “敢问殿下,郡王将葬于何处?” “在孝陵边上选块墓地吧。” 这些都还好谈,王一宁最后问道:“那郡王的谥号呢?” 朱文芳点点头:“爱卿们都说说吧,该给元狩郡王定什么谥号?” 谥号是对一生功业的总结,这是最重要也最关键的。 大臣们畅所欲言,给出十几个选项。 朱文芳都摇头不语。 王文最后站出来请示道:“就请太子殿下为郡王拟定一个谥号吧。” 朱文芳答道:“父皇常言:伯父北拒蒙古,南征麓川,少年睿智、英明神武。你们看‘英武’二字为谥如何?” 王文很明显地愣了下,一时之间分不清这个谥号是皇帝想的,还是太子想的。 反正一般老百姓分不清好赖,但在读书人看来,英武二字,明褒暗讽,还是挺膈应人的。 王文是景泰嫡系,倒是没有反对的动机和意愿。 其他人交头接耳,嘀咕了半天,最终还是没人站出来。 谁站出来反对,谁就会被皇帝和太子记恨上。 政治就是这么现实,曾经的正统皇帝已死,人心顿时就散了。 那些铁杆忠良,都已经在之前在历次清洗中被迫退出了朝堂。 讲完治丧事宜,朱文芳又聊起了军事:“战事已经结束,哈拉和林附近的明军要不要班师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