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网上的生意倒是轻车熟路了,客户源也稳定。而且网上有 一两家好像是农庄什么的老客户,每天准时上来抢购,看着好像买啥都不够的样子。 客户还发信息主动过来聊天,由于小丫上网时间受限,那一个小时,自己买卖时间都很赶,还没空跟他们对话过。 虽然网上来钱容易,那不过是个数字,眼下还是现金为王的年代,手头没多点钞票底气还真不足。 想到这,小丫再网上下单补了一些日用品杂货,衣服鞋袜。 等下去赵村收鱼,小丫也打算提出物品置换和付现金两种方式供大家选择,最好能减少现金支出。 到达赵村,是半个小时以后了。 为了打广告,父女俩换好衣服,提着小商品,骑自行车进村,立马引来大家羡慕的眼光。 赵先明在村口等着呢,一进村,马上领着王成到队部门口空地上。 渔民很快就围了上来,村里也有不少人过来看热闹。 小丫地上铺了一块塑料布,小商品一字摆开。 提前说了一下今天的收购规则。 由于收购地点在村里,渔民家里的老人媳妇也都参与进来了,只要有这些女人参与的日用品小商品买卖,那经营起来就简单多了 听说这些日用品不用票券,价钱还跟供销社商店一个样,那多划算,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换购小商品。 像盐巴、洋碱、香洋碱,袜子这一类的日用品需求量最大。 听着那些老太太小媳妇叫着洋碱啥的,小丫都感觉这叫法降低了自己货品的档次。 要知道自己可是购物平台上买来的肥皂香皂,虽然作用差不多,但比起这个年代的东西好用多了。 那些老人媳妇也是懂货的人,好坏拿手里一看就知道,还不多拿几块放着,生怕下次小丫不来了。 这时候卫生条件不好,蚊子特别多,又没风扇和灭蚊产品,蚊香,蚊帐推出来自然大受欢迎。 “这蚊帐漂亮,很轻啊,还不挡光线。” “大城市的东西就是好看,我得买一床给儿子结婚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