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当然。 劳逸也没把桐生祥秀放在眼里。 他主要还是要面对如何追上或者是缩小和牙买加第一棒卡特差距的问题。 因为就美国的那个新人,虽然是有9秒98的成绩,可是这成绩还要加持大风。 你也是不足为惧。 所以其实一开始劳逸就知道自己这强的对手,主要是牙买加队。 内斯塔·卡特,光是名字。 都让人绝望。 作为牙买加队的第一棒,他在直道末端就已积累起远超对手的速度,切入弯道时的离心力也更大。 但卡特的身体倾斜几乎是“一步到位”! 在右脚踏入弯道的瞬间,躯干直接倾斜至与地面呈65度角,左肩下沉幅度比劳逸大12厘米,却能通过核心肌群的瞬间收紧稳住骨盆。 腹直肌与腹斜肌像钢索一样绷紧,让髋部既随躯干倾斜又不产生扭转。 他的步长在切入时没有丝毫缩短,反而凭借强大的股四头肌力量,让右脚在倾斜的跑道上依然蹬出1.5米的步长。 不过真正值得注意的,还是他的脚踝动作: 切入瞬间右脚落地时。 脚踝向内侧的翻转幅度极小。 几乎是“正向蹬地+躯干倾斜”的组合完成转向。 这比刻意调整脚型更高效。 减少了脚踝多余动作的能量损耗。 让爆发力更直接地转化为向前的动能。 可以看得出卡特今年绝对是做了技术上的调整,这几年好好去琢磨苏神的技术,还真让他摸索出了一条新路。 尤其是对抗自己身体渐渐老化后的一条路。 这样可以让自己巅峰保持时间更长。 这一次再次回到9.70+俱乐部。 就是最好的证明。 卡特弯道入弯,采取的是一种蹬地发力从“全脚掌协同”转向“前掌主导”的做法。 也就是。 切入弯道后,脚掌落地时前掌先接触地面,随即通过前掌的屈趾肌收缩“抓地”,再由腓肠肌与股四头肌同步发力完成蹬伸。 此时他的臀部肌肉开始深度参与:臀大肌在每一步蹬地时都会强力收缩,带动髋关节向后伸展,让大腿的摆动幅度增加。 右腿向后蹬伸时,髋关节伸展角度比直道时大8度。 这直接增加了步长。 身体倾斜角度保持稳定。 但核心肌群的发力强度在提升。 腹直肌持续收紧,像“腰带”一样固定躯干,避免因步长增加导致的重心起伏。 当然技术方面的进步是一回事,还有他在这里跑起来的那种从容感…… 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么多年就是这几个国家来回争霸。 对自己有威胁的队伍,其实也就只有传统田径强国美国队,以及新兴势力种花家接力队。 其余的人他扫过去,尤其是今年。 光看名单就知道。 根本不入流。 第一棒能够打开10秒的人。 竟然只有区区三个。 就是牙买加的自己,美国队的西尔蒙,以及种花家接力队的劳逸。 其余人都不能打开10秒。 而美国队的第一棒西尔蒙,还是太年轻,开10秒都需要一米多的大风。 你别看他今年开10秒的次数不少。 什么9秒92啊,甚至9秒89啊,连9秒85都跑过。 但是他的合法成绩就是9秒98,而且就这一年打开过10秒。 其余的那只能说不是三米就是四米的风。 没有这种超级大风助力。 尤其是莫斯科这样的环境。 他别想跑出什么好成绩来。 像这种水平的人。 卡特扫了几眼没了兴趣。 因为从心底就认为…… 美国队竟然就派这么个玩意儿上来跑第一棒。 自暴自弃了吗? 还真别觉得夸张。 现阶段的卡特就是这么想。 谁叫他自己的水平恢复了巅峰。 这往下看当然是看这种要借助大风才能强开10秒的…… 不值一提。 菜的抠脚。 起码可以说不配和自己…… 坐一桌。 能和自己坐一桌的。 只有临道第四道的种花家第一棒。 劳逸。 但也就是坐在一起。 能让他和自己坐一桌已经不错了。 在第一棒上。 只要自己恢复了巅峰。 那就无人可挡。 除非你们把苏换到第一棒。 不然的话,在第一棒上我就是无敌的。 这可不是在开玩笑的。 卡特有这个能力。 之前能够赢…… 很大概率也是因为卡特的第一棒不在状态。 但凡他在状态一点。 都不会是这样的。 所以,前两个赛季的时候,你可以清楚的看见卡特,他的存在感不高。 那主要是因为他的个人水平没有恢复到巅峰。 几乎和劳逸形成了一种互爆的局面。 甚至都有被劳逸反杀的时候。 但这个情况在今年不会出现。 因此,今年的牙买加,才会这么有信心,不仅要拿下金牌,而且还要重新刷破世界纪录。 把接力的实习记录重新拿回牙买加。 砰砰砰砰砰。 弯道途中跑。 卡特火力全开。 今天的弯道途中跑则是“爆发力与稳定性的共存”。 他的身体倾斜角度仍保持65度,但核心肌群的控制更精细。 只见每一步落地时,腹斜肌都会做“瞬间收紧-轻微放松”的循环动作。 落地瞬间收紧以抵抗离心力,蹬伸时轻微放松以辅助身体向前。 这种“动态控制”让身体在倾斜中保持灵活。 股四头肌在持续高强度收缩下,肌纤维的兴奋度仍保持在90%以上,没有出现明显的疲劳性收缩延迟。 他的脚掌蹬地时的“发力点”非常集中:前掌内侧的“跖骨头”区域是主要发力点,每一次蹬地都能精准将力量传导至地面,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 此时他的手臂摆动已形成“自动化节奏”,右臂向前摆时肘部自然内扣,左臂向后摆时肘部向外打开,完全不需要主动控制,这种“肌肉记忆式摆臂”减少了大脑的控制负担,让更多精力集中到下肢发力。 劳逸则是在这里稳定自己的弯道节奏。 他知道自己前面很难跑的过卡特。 人家可不是吃闲饭的。 号称牙买加起跑机器。 的确是厉害的一批。 虽然前几次他好像都没有吃亏,但为什么没有吃亏,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那就是卡特不在巅峰状态。而自己因为在二沙岛有各种各样的黑科技以及先进的理念知识,所以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稳定提升。 显得好像和牙买加的卡特打得有来有回。 这个时候因为科尔曼还没有加入美国队。 所以历史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实打实的天下第一棒。 就是内斯塔.卡特。 只要是巅峰的他。 的确。 难以撼动。 因此劳逸在这里也不和他拼。 他只要尽可能的把自己的节奏稳住。 看看,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机会。 同时尽量拉开和奇遇人的差距就够了。 只见他的身体倾斜角度始终保持在55度左右,比卡特小10度,更保守但更稳定,左肩下沉幅度没有因疲劳增加,这得益于他持续收紧的背阔肌。 背阔肌像“吊带”一样拉住左肩,避免因长时间倾斜导致的肩部上抬。 论身体的素质以及训练的肌肉质量。 劳逸绝对在二沙岛排的上号。 步频和步幅配合得当。 这意味着每一步的支撑时间、摆动时间完全没问题。 此时他的小腿摆动轨迹非常规范。 右脚蹬离地面后,小腿向后折迭的角度保持在45度,折迭幅度不大但速度快,通过快速折迭减少摆动腿的转动惯量,让步频不下降。 大腿的摆动方向也很关键。 摆动时大腿始终保持“向内倾斜”,右大腿摆动时膝盖比直道时向内侧偏2厘米。 这种“内倾摆动”能更好地适应弯道的离心力,同时避免因向外摆动导致的步长浪费。 肌肉的发力节奏呈现“均衡性”:股四头肌与腘绳肌的收缩强度比约为1:0.8。 既保证了蹬地的向前力量。 又通过腘绳肌的收缩辅助大腿后摆。 维持步频的稳定。 就光这一手,你就能看见劳逸今年的变化,细节上更加的丰富,应对的策略更多,而不再是以前那样,更多依靠身体去跑。 他也开始在这么多年的比赛里面渐渐总结出了经验以及适合自己跑动的节奏。 更多开始用脑子跑步了。 虽然没有桐生祥秀,那么细节控,比如身体倾斜角度随速度变化微调速度提升0.1米/秒时,倾斜角度增加1度,始终让身体倾斜与离心力保持平衡等等。 但是对比自己以前。 步频和步长的波动小了。 步频偏差不超过0.03步/秒。 步长偏差不超过3厘米。 这源于他对“落地时机”的精准控制。 每一步的落地时间都与前一步相差0.2秒,没有因疲劳出现“抢步”或“拖步”。 最突出的是他的“膝关节角度控制”。 支撑时膝关节弯曲角度稳定在130度,蹬伸时伸直角度稳定在175度。 不完全锁死,保留5度缓冲。 这种“固定角度发力”让肌肉的收缩幅度保持一致。 避免了因角度变化导致的力量损耗。 此外,他的肩部始终保持“水平稳定”,即使右臂摆幅大于左臂,肩线也没有出现上下起伏,这种肩部控制能减少上半身对下肢节奏的干扰,让整个途中跑的技术动作像“教科书”般精准。 尤其是他的跑动稳定性。 源于苏神给他做的核心规划。 整个二沙岛。 除了苏神。 核心质量最高的,核心力量最高的,就是他劳逸。 虽然没有张培猛那么好的技术领悟能力。 更没有赵昊焕那种超强的天赋。 但他能走到这一步,与他对于身体的开放,尤其是对于训练质量的超高要求。 甚至你可以说是变态的要求。 息息相关。 砰砰砰砰砰。 极速开始爆发。 这个时候卡特开始展现自己恢复巅峰的水平,前两个赛季能够跟上的节奏。 到了这个赛季。 到了现在。 越来越难跟上。 明明自己还突破了。 这种感觉实属会让人……绝望! 好在。 这种情绪不会出现在劳逸这种实心身上。 他是绝对不会放弃的那种人。 倒不是说他的精神一直有多变态,就是他认死理。 第(1/3)页